过桥排骨是一道以“酥软入味、汤汁浓郁”为特色的经典排骨菜,名称中的“过桥”通常指排骨先经油炸定型(或焯水),再用热汤/酱汁慢炖入味的过程,部分做法还会搭配“过桥”的仪式感(如用热汤淋浇)。其风味融合了咸鲜、微甜与酱香,肉质酥软脱骨,汤汁浓稠挂勺。以下是基于传统做法整理的家庭版工艺及调料用量(以制作2-3人份,500g排骨为例):
一、选料与预处理主料:新鲜猪肋排(优选中段,肉厚骨少,易入味),500g(剁成4-5cm长段,保留骨香)。
关键辅料:生姜5片、大葱半根(打结)、大蒜5瓣(拍扁)、干辣椒2-3个(可选,增香)、八角1颗、桂皮1小段(轻量香料,不抢味)。
二、核心调料及用量(500g排骨)调料用量作用说明生抽30-35ml基础咸鲜味(推荐“海天金标”或“厨邦”鲜味酱油)。老抽5-8ml上色(用量需谨慎,避免过深,保持红亮而非乌黑)。料酒25-30ml去腥增香(黄酒或绍兴料酒更佳)。冰糖20-25g提鲜回甜(中和咸味,传统过桥排骨偏“鲜甜口”)。香醋5-8ml软化肉质(促进胶原蛋白分解,排骨更酥软)。盐2-3g辅助调味(生抽已有咸度,避免过咸)。清水/骨汤400-500ml炖煮用(骨汤更香浓,无骨汤可用热水+1勺鸡精替代)。食用油50-60ml油炸用(花生油或菜籽油,耐高温)。三、详细制作工艺1. 排骨初处理(去血沫+去腥)排骨冷水下锅,加2片姜、15ml料酒,大火煮沸后撇净浮沫(约2分钟),捞出用温水冲洗(避免冷水激硬肉质),沥干备用。
2. 炸排骨(定型增香关键)锅中倒宽油(约50ml),烧至六成热(插入筷子冒密集小泡),放入排骨(擦干表面水分,避免溅油)。
中火炸至排骨表面微黄、肉质收紧(约3-4分钟),捞出控油(此步为“过桥”前的定型,避免后续炖煮散碎)。
3. 炒糖色+调香(增甜提鲜)锅中留少许底油(约10ml),开小火加入冰糖,用锅铲不断搅拌至冰糖融化,颜色从浅黄→琥珀色(约2分钟),出现密集小气泡时关火(利用余温上色,避免炒糊)。
快速倒入炸好的排骨翻炒,让每块排骨均匀裹上糖色(此时排骨呈浅红褐色,香气初显)。
4. 炖煮入味(灵魂步骤)转中火,加剩余姜片、葱结、大蒜、八角、桂皮、干辣椒(可选),翻炒出香味;
加生抽、老抽、香醋、剩余料酒,继续翻炒20秒让调料均匀裹附;
倒入热水/骨汤至覆盖排骨2cm左右(水量不足中途不可加水,否则肉质变柴);
大火煮沸后转最小火,加盖慢炖40-50分钟(肋排较嫩40分钟,腩排需50分钟以上)。
5. 收汁提浓(提升风味)观察汤汁剩余约1/3时(约炖煮30分钟后),开盖转中火收汁;
边收汁边翻动排骨,让汤汁均匀包裹(汤汁浓稠度类似浓稠酸奶,能挂勺即可);
尝味调整咸甜(若偏淡可加少许生抽,偏甜可淋1-2滴醋提鲜),关火前撒少许葱花点缀。
四、过桥排骨风味关键要点“过桥”定型:油炸是关键步骤,既能锁住肉汁防止炖煮散碎,又能形成外酥里嫩的口感(若担心油炸油腻,可跳过此步直接炖煮,但肉质会偏松散)。
香醋软化:炖煮时加少许香醋(非醋味明显,而是辅助肉质酥软),能让排骨更快脱骨,尤其适合老人或儿童食用。
慢火炖煮:全程小火慢炖是入味核心,避免大火猛煮导致汤汁浑浊、肉质变柴。
糖与酱油平衡:冰糖用量约为排骨重量的4%-5%(500g用20-25g),生抽与老抽比例为6:1(30ml生抽+5ml老抽),确保咸鲜为主、微甜提味。
五、常见问题解答Q:没有冰糖可以用白糖代替吗?A:可以,但冰糖甜味更纯净,白糖易发苦,建议减少10%用量(如用25g白糖则减至22g)。
Q:排骨炖完不够酥软怎么办?A:可延长炖煮时间(最多60分钟),或用高压锅上汽后压15分钟(需减少水量至300ml)。
Q:汤汁太稀/太稠?A:太稀可延长收汁时间;太稠可加少许热水(仅限收汁前未关火时)。
Q:不喜欢吃辣可以不放干辣椒吗?A:完全可以,干辣椒仅为增香,不影响核心风味。
按此方法制作,排骨外酥里嫩、酱香浓郁,汤汁浓稠挂勺,配米饭或蘸馒头均十分美味,还原过桥排骨的地道风味。家庭制作可根据口味调整糖量(嗜甜可加至30g)或醋量(喜酸可加至10ml)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